我們在介紹基因決定定律的時候講,一個公司的基因常常決定了它的命運。而轉基因對于大多數公司來講是近乎不可能的。但是凡事總有例外,總有一些了不起的公司成功地從一個衰退的行業轉到新的高速發展的行業。這樣,公司之間就有了偉大和平庸的差別。我們在這一章里將介紹三個不同的成功的例子,分別代表了三種不同的轉基因的成功方法。
從木工廠到手機之王(諾基亞 Nokia):
諾基亞是“浪潮之巔”系列中介紹的一家歐洲公司。我很少介紹歐洲公司倒不是因為它們不好或者不重要,只是他們在近百年科技發展中不具有太多的代表性。而諾基亞則不同,它自從在數字手機問世后,就一舉超越了無線通信的老大摩托羅拉,成為世界手機制造商之王。它以全球百分之四十左右的市場份額,將競爭對手們遠遠拋在了后面。今天,諾基亞的名字和它的廣告充斥世界的每一個角落,但是,可能大家不知道,一百年前,它不過是芬蘭的一個木工廠。
但是諾基亞一直在不斷尋找大的發展方向,在它的眾多嘗試中,有一項日后非常重要。就是它從上個世紀六十年代起為商業和軍方用戶制造的對講機。開始它是和另一家公司同時開發,后來它收購了那家小公司。經過這些年的各種嘗試,諾基亞積累了一些今后做手機用得到的技術,包括超高頻(VHF)發射和接收技術,電子元器件制造的經驗。到八十年代,它終于可以制造汽車電話了(這比摩托羅拉晚了幾十年)。1982 年,諾基亞研制出一種可以移動的電話。注意這種可以移動的電話不僅和我們今天的手機是兩回事,和早的磚頭大小的大哥大也根本不同。它實際上需要裝在汽車里,或者背在背上,因為它有十公斤重。但是,它不同于以前摩托羅拉的對講機,因為對講機是無法和公用電話網相連的,而諾基亞的這種電話是可以和公共電話網相聯的,可以和固定座機的電話通話。同一年,諾基亞推出了 DX2000 數字交換機,銷售頗為成功。但是,諾基亞并沒有因此而專注于通信領域,而是不斷地在各個方位盲目擴張。到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末,諾基亞因為生意太分散,出現了嚴重的虧損。
由于諾基亞能生電線的絕緣材料,因此它在成立了 100 年后,“很自然”地通過收購一家制造電話線和電話的工廠進入了電線和電話機市場。這時,諾基亞和“電”總是沾上了點邊,但是仍然不帶有任何技術。有點像珠江三角洲眾多的電器加工廠。在接下來的二十年里,諾基亞除了傳統的造紙,還做過輪胎,膠鞋,個人計算機,收音機,發電機,電視機,電子元器件等等五花八門的東西,但是諾基亞在商業上依然業績平平。這時諾基亞的商業模式,用現在中國一句俗話講,就是找不到北。
諾基亞作為一個公司,歷史遠比 AT&T 和 IBM 長,但是作為一個科技公司歷史和英特爾差不多,只有三四十年。1865 年,諾基亞誕生于芬蘭美麗的 Tammerkoski 運河畔,而諾基亞是公司所在地的地名。公司的業務是木材加工和造紙(造紙要用到木材)。到了二十世紀初,它和一家芬蘭塑料廠(Finland Plastic Works)合并。木材和塑料的共同之處就是二者都算是“材料”。在當時,塑料可是高科技產品,它在很多地方取代了木材。從木材到塑料的進步,就好比從馬車到汽車一樣。但是作為一家傳統工業的公司,諾基亞業績平平。
直到 1992 年,新任總裁約瑪?奧利拉上臺后,才將移動通信做為諾基亞的核心業務。這一決定使得諾基亞由一個普通的電子公司成長為全球移動通信的領導者。除了正確的決定外,諾基亞成功的關鍵還有三點,,抓住了移動通信從模擬到數字化的契機,第二,的大力扶植,第三,推翻了在模擬時代摩托羅拉制定的商業競爭規則。